风味地理:为什么中国酱酒独爱贵州茅台镇?
2025-01-18

贵州位于东经103-109度、北纬24-29度之间,这一地理位置赋予了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,使该地区成为地球上风景优美的地方之一。即便在全球同纬度地区中,贵州的地理和气候特性也是绝无仅有的。
高山丘陵占据了贵州总面积的92.5%,地貌类型复杂多样,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,地势高低悬殊,区域差异明显。特殊的紫色砂页岩石地质结构,十分有利于水源的渗透过滤和溶解红层中的有益成分,经过层层渗透过滤,形成优质泉水,成为当地酒类酿造的优质水源。
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,具有冬暖夏凉、春温秋爽、空气湿润、降水丰富、雨热同季等特点,无霜期长达220天至340天,热量资源充足。这不仅使贵州成为一个植物资源丰富、森林覆盖面积广、生态多元化的“自然王国”,而且极有利于空气中酿酒微生物菌种的富集、生长繁殖、代谢和不断优化,形成稳定的微生物群落。
贵州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3.9%,居全国第9位,境内大小河流数千条,地表、地下水源丰富,水质优良。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的重要支流,它从众多酒厂中穿行而过,却是中国最好的河道水体之一,拥有符合饮用标准的极佳水质。赤水河的上游没有工厂,也没有水电站,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大坝的一级支流,一直维持着最自然的流淌状态,因此成为众多珍稀鱼类的栖息地,被称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“最后的庇护所”。
贵州土壤类型繁多,且大多呈酸性或微酸性,利于高粱、麦、稻等粮食作物及各种水果和药材的生长。土壤作为酿酒微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,对白酒发酵窖池窖泥的制作及质量至关重要。境内土壤适度的酸碱性、丰富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、良好的通透性,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长期栖息和微生物群落的多样化演替,成为酿酒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培养基,从而造就了酱酒独特的品质。
相比其它香型白酒,酱香型白酒对于地理、气候等条件的要求极高。贵州特有的地质、地貌、温度、湿度、土壤、水源、原粮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,为酱香型白酒提供了最适于野蛮生长的温床,注定成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原产地和主产区。
茅台镇又因其不可复制的地理、气候等自然品质基因,注定成为酱香型白酒主产区中的核心产区。
一是茅台镇独有的微生物“小宇宙”。
微生物是酱酒酿造的命脉,正宗大曲酱酒的复杂风味来自于更加复杂的酿酒微生物。人类工匠历经数百年仍未完全解析这些小生灵的工作方式,但在漫长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与它们“合作”的最佳方式。
相比于人类经验的“有限作用”,自然界对于微生物“小宇宙”的形成和稳定具有决定意义。每一滴正宗大曲酱香美酒,都凝结了茅台镇大自然的风土精华。
在正宗大曲酱酒的酿造过程中,空气只是微生物的来源之一,酿酒的高粱、制曲的小麦、润粮的活水、封窖的胶泥等,全都携带了大量的环境微生物。在某种程度上,酱酒酿造的本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筛选、培养、保存所需微生物的过程,如此经年累积,使筛选成型的微生物“小宇宙”长久持续。
茅台镇的自然环境提供了适宜微生物“小宇宙”长期稳定运行的绝佳条件。一方面,大自然提供了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。在制酒车间,温湿度调节全部靠大自然来完成,茅台镇周围的山与林是最重要的温湿调节器。茅台镇位于乌蒙山脉与大娄山脉交汇地带,两大山系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气候屏障,使东南暖湿气团与北方寒冷气团在此阻滞胶着,从而形成著名的气候现象——“云贵准静止锋”,由此留下绵长降雨带,把茅台镇笼罩其中。
发源于乌蒙山北麓的赤水河向东一路奔流,在茅台镇掉头向北,形成一个V型河谷,海拔超过千米的群山三面环伺,茅台镇刚好位于这个天然盆地之中。天然盆地截留了充足的降水,周围山地遍布密林植被,发挥着涵养水源的天然作用。茅台镇虽然气温高、日照时间长,但降水丰沛,反而成了一个温热、潮湿的天然酒窖,格外适合微生物滋长。酱香型白酒高温制曲、高温堆积、高温馏酒的“三高”工艺便是“因地而生”。
另一方面,茅台镇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风速最低的区域,夏季温柔和缓的东南风不会吹散镇子里弥漫的酒香,更不会破坏空气中富集了千百年的酿酒微生物“小宇宙”,反而会使氤氲在山林间的酒汽加速弥散于镇子的每个角落。
上世纪70年代末,相关部门组织茅台厂技术骨干成立攻关组,进行“异地茅台”的相关尝试。然而,经过十年的努力,还是不能生产出和茅台一样的酒,这更加说明了“一方水土,产一方风物”,证实了茅台镇独有的微生物“小宇宙”的不可复制。
二是不可替代的红粮。
高粱中含有丰富的淀粉,是发酵微生物生长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,在根霉、毛霉等微生物作用下,淀粉被水解为糖,进而发酵为酒精。高粱种皮中还含有单宁成分,能够降解为酚类物质,并形成酱酒的独特风味。但只有贵州当地的红缨子高粱才能酿出最正宗的酱香味。
红缨子高粱不可替代:一是这种高粱非常糯,蒸熟后微微发黏,富有弹性,适合多轮次糊化,具有高品质的出酒率。二是这种高粱籽粒坚实。红缨子高粱籽粒又圆又小,种皮也很厚实,剖面质地接近玻璃,而普通高粱的籽粒剖面则是不均匀的白芯。糯红高粱颗粒结实,单宁比例合理,支链淀粉含量达90%以上。只有这种高粱才经得起正宗大曲酱酒“九次蒸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”的反复折腾,还能在不同轮次中形成复杂多变的风味。
红缨子高粱是贵州一方水土的造物。仿佛深谙红缨子高粱的生长规律,贵州特有的地质、地貌、温度、湿度、土壤、水源为红缨子高粱源源不断地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。
三是得天独厚的水土。
自然流淌的赤水河,仿佛一条绿意盎然的生命廊道,串联起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在它的中游是世界自然遗产——赤水丹霞。在两亿年前的三叠纪,赤水河流域是一片古湖盆地,沉积出厚达千米的红层。在板块运动作用下,云贵高原地区不断抬升,岩层在川黔之间形成切面,呈现出赤壁丹崖的独特地貌。在千万年的风雨侵蚀作用下,不断风化为分布在赤水河中上游的紫红土带。
正宗大曲酱酒酿造的诸多环节都离不开这种特有的土壤。晾堂地面用紫红泥、石灰和煤渣制成的“三合土”为微生物附着和萌发提供了最佳条件。酒窖也要用紫红泥铺底、封窖,创造封闭但又具有适度透气性的厌氧环境,利于萌发出正宗酱酒所特有的窖底风味。
您必须达到法律饮酒年龄方可访问本网站
您是否已满18岁?
进入此网站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条款及条件和隐私政策,继续浏览网站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。
请理性饮酒。